摘 要:在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缺乏高职特色、科目设置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考核评价方式陈旧等问题。高职院校要把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坚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基于“TRA”模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能将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各专业日常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为今后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在“互联网+”经济新形态驱动下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发展战略举措的指引下,全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纷纷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广泛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双创”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双创”教育目标的途径,是培养“双创”人才的有力保障。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陆续下发的相关文件也都指出,要健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因此,探索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一)照搬本科体系,缺少高职特色
由于高职院校软硬件基础相对较弱,缺少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所以多数高职院校都在照搬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不能体现本土化的高职特色。
(二)科目设置单一,课程地位边缘化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科目设置相对单一。许多院校仅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来开设,课程地位边缘化,无法很好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课程无法全面覆盖所有学生,也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双创”课程内容陈旧、偏理论性,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此外,“双创”课程未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缺少与行业发展、专业培养结合紧密的课程内容。这样的课程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佳。
(四)课程组织形式缺乏创新,考核评价方式陈旧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双创”教育课程组织无法摆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形式,并不适用于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考核评价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一卷评定”的模式,无法适应这类课程的教育目标。因此,该类课程亟待探索出一种创新可行的学习成果考核评价机制。
二、高职院校构建“双创”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与“TRA”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首先,高职院系要把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将课程体系打造成可推广、可转化的精品。其次,要构建递进式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融入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再次,坚持创业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意识培养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结合部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已有成果,我们提出了“TRA”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T(Target)—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包括:必要的创新思维训练知识,必要的专业相关的生产、信息、技术知识,必要的管理知识,必要的政策法律知识,必要的投资理财与财务知识,相关的人文知识;创新设计思维、行为模式、工作方法的能力,运用营销、管理知识创建并管理新企业的能力,对新机会的识别、评估和捕捉能力,团队组建与合作的能力,识别、评估、应对风险的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思维创新过程,新企业组建成立过程,企业筹资融资过程,组织管理过程;创意思维训练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方法,市场营销方法,投资理财和财务管理方法,商务沟通谈判的方法,团队建设方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对创业的深入认知理解并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创业实习和实践,在创业活动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取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乐于参与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教育活动,对创新创业活动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对科技发展、财经时政等保持积极关注的态度。
(二)R(Resource)—课程教学资源库:整体资源库、素材资源库、拓展资源库
课程教学整体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教学单元设计、学生工作任务书、学习指南、第一次课、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考核实施方案等。
素材资源库包括:知识点素材资源、技能点素材资源、习题素材资源、实训项目素材资源、案例素材资源、创业孵化项目素材资源、慕课&微课资源等。
拓展资源库包括:创新思维训练库、创业项目库、创业明星库、创业导师库、创业案例库、创业合作伙伴库等。
(三)A(Approach)—课程体系建设途径:校企共建、资源开放共享、教育孵化共进
校企共建:充分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企业导师团队,共建“双创”课程体系。
资源开放共享:已建成的课程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放,在与创新创业学生的群体分享中不断改进。
教育孵化共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再提供孵化平台和创业项目,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
三、基于“TRA”模式的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体系
基于上述“TRA”模式,我们构建了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体系。
(一)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增加“双创”类课程
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即显性课程。比如,增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做到“双创”教育的全覆盖。而针对希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可設置公共选修课,如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互联网创业实务课程等,打破专业界限,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供不同专业的学生按需学习。
(二)将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各专业的日常课程体系中
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包含各个方面,单一的创新创业课程不可能满足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日常教学中多渠道地开展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此类方式不必打破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在已经开设的课程中进行深度开发,进一步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课程,就是将对创新创业者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行为特征的培养,融入“双创”课程的教学中。这些行为特征主要包含冒险精神,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团队精神,竞争、坚韧、乐观精神和合作意识等。
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学习课程,就是将与创新创业实践有关的基础知识融入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市场开发、网络营销、财务管理、管理理论等。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即将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课程融入能力拓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模拟”,紧密结合创业流程,完成创业计划书,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注册,对创立企业进行运营管理等实践环节,达到使学生增加对创业的感性认识进而为未来真正创业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三)借助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活动,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补充,它占用课堂教学的学习时间,又可以提供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机会,并且形式灵活多样。比如,“双创”讲座、项目路演、“双创”大赛等形式,学生都乐于接受。第二课堂活动应该以“双创”大赛为核心,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打磨自己的项目,补齐短板,为下一步开展创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双创”活动中,可以适当组织创业讲座或沙龙,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等。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SIYB创新创业培训、开办创业集市等,帮助有创业理想的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与行业关联度更高,且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利用职业技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具有相对的优势。作为国家技能培养的摇篮,高职院校应注重结合院校专业特色,着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要培养出敢创敢干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开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袁新梅,周思柱,华剑.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5).
[2]佘曙初.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3]黄华,杜鹃.高职校园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4,(2).
[4]陈宝文,邓国丽,胡继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职业时空,2014,(11).
[5]赵晶,朱晓佳,后荣欣.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
[6]薛红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