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网

精准扶贫背景下西藏农牧区贫困问题特征及政策启示

 文章来源:西部论丛     更新时间:2018-11-21 15:43

摘 要:早在2013年“精准扶贫”思想就已经提出,在过去的几年内,“精准扶贫”的指示在带领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起到关键的作用。在2015年提出要以“精准扶贫”思想展开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对于西藏农牧区而言,其贫困问题同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些特殊性,基于精准扶贫思想背景下,展开对西藏农牧区贫困问题的特征分析以及对于西藏农牧区脱贫致富工作的政策的发展趋势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消解东西发展不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 西藏农牧区 贫困特点 政策启示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要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理念,明确下阶段脱贫工作的重点所在,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以西藏农牧区为例,其下一阶段的脱贫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利用精准扶贫的策略,前提在于明确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特征,如此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动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
  一、西藏农牧区贫困特征
  (一)西藏农牧区脱贫工作难度较大
  西藏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其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比例大大高于全国人口比例。同时在西藏农牧区中,贫困率发生程度也较高。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脱贫攻坚战而言,其主要可以利用充分借助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为当地的贫困人口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对于西藏农牧区的贫困人口而言,其主要的脱贫方式还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因而整体来说,西藏农牧区的脱贫攻坚战具有更大的难度。
  (二)西藏农牧区贫困人口分布范围较广
  西藏地区东西跨越2000多公里,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根据调查显示,西藏农牧区共有58.3万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日喀则地区、阿里地区、昌都地区等,整体上呈现出整个西藏自治区地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在农牧区,其贫困人口的分布广且集中连片地区多,扶贫开发的难度大。
  (三)西藏农牧区贫困线高于国家贫困水平
  受到自然生产条件的限制,西藏农牧区的生活消费水平高。这主要是因为西藏的物价水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其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活热量需求也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热量水平。这就直接导致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线一直都是走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线上的。如在2011年,西藏的贫困线已经为2300元,而我国的贫困线到2011年才开始进行贫困线调整。
  总之,西藏农牧区贫困人口的特征是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所限制的,这也直接给西藏农牧区的脱贫攻坚战带来更大的阻碍。
  二、西藏农牧区贫困的产生的原因机制
  (一)西藏农牧区的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西藏农牧区环境相对于我国其他的农牧区环境恶劣,海拔较大,施工难度较大,一些基础设施,如水利灌溉设施并没有配备齐全,导致一旦出现端天气,农牧区的经济收入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而仍旧依靠于靠天吃饭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西藏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未能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发展。但是对于西藏农牧区而言,其生产生活方式仍旧是采用传统的放牧方式,即未能够形成农牧业的经济合作方式,无法起到带动效应。同时一些适龄的劳动力仍旧是放牧的主力,无法解放贫困的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加牧民生活,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三)西藏农牧区过于封闭新的思想观念没有进入
  在西藏农牧区,由于分散广,无法产生集聚效应,展开新思想的传播,无论什么年龄的牧民没有接受必要的义务教育,牧民仍旧拥有靠天吃的想法,并且在外出务工中,所进行的工种较为简单,收入也较低,这更加加剧了西藏农牧区的落后的思想,不利于其打响脱贫攻坚战。
  总之,自然条件、传统思想以及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成为制约西藏农牧区脱贫发展的重难点。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解决西藏农牧区贫困的政策启示
  (一)实现对西藏农牧区粗放式的精准扶贫政策
  西藏农牧区的贫困具有分布广其集中分布的特点,因而采用粗放式的自上而下、逐渐分配的方式西藏农牧区各个乡县的贫困指标逐下而上的进行专人负责,甚至可以利用政府到的贫困地区数量采用地区之间的精准扶贫。如对西藏农牧区同内地之间的某一个城市之间的精準扶贫,实现先进带动落后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实现多个部门多个地区扶贫的方式,通过扶贫决策管理的多主体化发展,有专门的部门进行扶贫协调,有的一带一的扶贫资金的管理。
  (二)对西藏农牧区展开扶贫资源的集中投入政策
  对于西藏农牧区大范围的贫困指数和脱贫难度而言,要求实现扶贫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扶贫的效率。第一是要求国家扶贫办公室集中展开对西藏农牧区的财政政策支持,集中一些政策方面的资源投入,鼓励更多的扶贫资源进入到西藏农牧区;第二是要求能够实现人才技术资源的集中化,一方面是要求能够在全国的高校中集中进行西藏贫困的脱贫专题研究,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到新的产业模式的发展等方面,为西藏脱贫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要求能够采用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西藏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全面带动西藏农牧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由此来改变西藏农牧区的恶劣的自然条件。
  (三)做好西藏农牧区贫困的监督评估管理政策管理
  由于西藏农牧区的扶贫开发是一个漫长庞大的系统,要求能够做好整个系统各个过程的监督评估挂你。进行统一的法律约束和制度规范,加强公众对于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战的重视,保证各种资源能够有效的在西藏农牧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扶贫贴息贷款,并且让这些资源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思想理念已经在过去的近年来,实现了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贫困发生了也实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对于西藏农牧区的贫困人口而言,是一个伟大的故事。当前只有充分掌握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特征,了解其历史特点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才能够有效地借助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制定并且履行符合西藏农牧区发展的政策方针,带领西藏农牧区的人民早日走向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郭秋霞. 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下的西藏农牧区精准脱贫研究[D].西藏大学,2018.
  [2] 吴春宝,尼玛次仁.精准扶贫背景下西藏农农牧区贫困问题特征及政策启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6):65-71. 


Copyright© 2017 - 2018 核心期刊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38938号-1
客服QQ:565552016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升龙商业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