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记叙文中不敢议论,导致记叙文千篇一律讲故事,低幼化,肤浅化,缺乏哲思的光彩。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名家散文,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他们将情、景、理完美融入一篇文章之中,由浅入深,由小见大,艺术地表现生活中人人都明白却说不出的道理。又或者,大家在议论文中大发议论,缺乏例证,空洞乏味至极。偶有例证,还是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像议论的一堆不伦不类的文字。写好议论文例证有无技巧?具体如下:
一、记叙文中的叙事与议论文中的例证之别。
要写好一篇议论文的例证,务必要搞清楚其与记叙文中的叙述的区别,千万不可将例证写成一个个的故事。
(一)记叙文中叙事完整具体,议论文例证简明扼要。
从形式上说,一篇记叙文一般只要写好一件事即可,偶有写几件相关联的事。但不管写几件事,都需要笔墨饱满,有血有肉有真情。细节周到,情感充沛,引人深思,感人肺腑是一篇好的记叙文的标准。
有的同学习惯了煽情的记叙文写作,在议论文的例证中也常常出现大段记叙文字。如果全篇给我们讲一个司马迁历经千难万苦写《史记》的故事,或是写个东北高密乡的农村小伙莫言如何通过努力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故事,那就令人哭笑不得了。
(二) 记叙文不能无“我”,议论文却尽量“无我”.
记叙文往往要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写出独特感受,表达真情实感。所以,记叙文很难跳出“我”的视野,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去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议论文不同,若一篇文章中,过多地写“我觉得”“我认为”,那这篇议论文的格调立刻降低很多。
龙应台就曾经说过:“不要写‘我觉得’、不要教训人、不要太客气地写‘我很荣幸’、我很庆幸这一类的话。写文章有些‘我’字是不需要的。要像雕塑一样,把不必要的多余的字都删掉。”因此,要想写好一篇议论文,“我”字真的要不得。
例如一个同学在《一事精致,尘埃亦动人》文中写道:
我只是一粒尘埃,可我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专注于绘画玫瑰花。
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雷杜德,他这一生只是做好了一件事:画玫瑰。他的玫瑰成就了巅峰,从此只有复制,从无人能超越。
我只是一粒尘埃,可我一生只专注于我喜欢的小事。世界闻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他将生命能量发挥到了极致,渺小如尘埃的他,用93年的生命,闪耀了太阳一般的光芒。
每段的开头,这位同学都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来道出自己的论点,与后面的论证格格不入,风格怪异,稍作修改,将之改为“一生致力于一件事”“一生只做精一件自己喜爱的事”便自然很多。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中的例证。
(一)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有些同学下笔前对文题并未作深入缜密的思索,甚至分论点都没有设立,扯到一个例子便下笔,毫无论述层次。不管写什么议论文,总是以记事开头,甚至大段记叙完毕之后,才托腮凝神思考应提出什么论点。这样的行文习惯对写好议论文妨碍极大,如不改变是无法做到开门见山、立论鲜明的。材料作文必须在开头就让读者明白你对材料的准确把握,开门见山摆出自己有见地的论点。
例如材料:
犹太民族有这样一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字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
这则格言类的材料,势必要我们第一时间就表明我们的立意。是谦虚还是自信,是渺小还是伟大,是要偏向一者,还是二者兼顾,二者之间是因果、并列、还是互为补充。
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
让我们思维天马行空,让我们行动脚踏实地。我们只是一颗尘埃,漂浮在这个庞大的世界。虽有不可逆转的渺小,却有可改变的价值。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请别忘记后面一句:“但他是一根有思维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开门见山表明自己的观点“尘埃因为思想而有尊严,虽有不可逆转的渺小,却有可改变的价值”,为下文的论证铺平了道路,蓄势待发,富有张力。
(二) 删繁就简展开例证。
议论文的例证是非常简明扼要的,绝不能像写记叙文一般大量运用细节描写,要尽量客观,少用形容词,删繁就简地表达这个例子与你论点的关联之处即可。
例如,在论证“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时,有同学写道:
被人称为“黑珍珠”的美国前女国务卿赖斯,幼年时,就站在白宫的门口,暗暗对自己说:“将来我一定要从这里走进去。”最后她终于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
这一段例证虚弱无力,当详不详,当简不简,幼年的经历像是讲故事,而个人通过努力而实现成就却一笔带过,毫无特色,换了谁都可以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怎么能体现你例证的独一无二,严丝合缝呢?
另一个同学在论证“困难乃见才,不止将有德”时,写道:
“二战”期间,捷克作家伏契克被法西斯关在冷酷的牢房,受尽酷刑,遍体鳞伤。为了写作,他向同情他的狱卒要来纸笔,趴在床板上,忍着浑身伤痛,一滴滴的汗珠落在床上的稿纸上,才写成了《绞刑架下的报告》。
过分注重细节描写,完全就是记叙文的写法,“忍着浑身伤痛”“一滴滴的汗珠”过分浮夸甚至会让读者从这篇议论文中穿越至记叙文《伏契克的故事》。
那应该如何例证呢?这位同学给我们作了完美的示范:
公名天培,字仲因,姓关氏。守靖远台,后率羸兵百余当虎狼之众,受数十创,喋血而死,壮矣,悲矣!夷兵侵关,他臣畏怯,朝廷苟喘,兵甲奇缺。而公自度寡不敌众,为九死无生之局,仍驻炮台,日夜督战。明知必死而往,何也?忠也。明知诸事不可为而为之,何也?诚也。忠诚之士,纵古观今,千万人矣!盖负匹夫之责以纾国难,以一己之力救国声威,以慷慨就义换庸常一生,赞矣,叹矣,又悲矣!
即使让这一段单独成篇,读者也能立刻把握住他的论点,“以一己之力救国声威,以慷慨就义换庸常一生”,论证观点鲜明,句式工整,气势磅礴,情感充沛,不失为例证典范。
(三) 一事一议完美收官。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固然重要,但例证之后的深入论证也是必需的。否则,例证段落很容易流于浅表,千人一面。
例如:
一生只做精一件自己喜爱的事。世界闻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在天津逝世,走完他93岁的人生之路。他的人生信条便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生前,他常对人说,自己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数学,因为他爱数学。他说“:数学很简单,只要一张白纸一支铅笔就行。”他不喜欢也不善于处理钩心斗角的人际关系,面对一道数学题,他可以如老僧入定般,把喧嚣的尘世摒弃在外,全心投入。他将生命能量发挥到了极致,渺小如尘埃的他,用93年的生命,闪耀了太阳一般的光芒。
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像梵·高,专注于画向日葵,最终以一幅《向日葵》名垂千古;就像雨果,赤身闭关写作,终以一部《悲惨的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坛;就像张择端,一生专注于民俗画,仅存孤品《清明上河图》,方能和唐人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世人称为画苑“国宝”.
这位同学在前段论证中举了数学家陈省身的例子,论证“一生做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写完之后,意犹未尽,又用三个事例,排比论证,前呼后应,互为补充,为这个层次的论证作了一个完美收官,无可挑剔。